人體體檢是常事。對餐廳進行體檢聞所未聞。近期在上海的長寧區,住著酒店廚房體檢志愿工作人員-陳小妹。今年已經66歲了。可看的出精神依舊。原來她是上海老科技工作者協會的志愿者人員,常年義務給市區的大笑餐館做“體檢”。上海市食藥監局昨天透露,這支隊伍是監管部門面向社會招募的食品監督民間力量之一,他們與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管局一起為上海市食品領域進行不定期“體檢”。
作為義務的餐館體檢者,經常遭到店家的冷嘲熱諷。不愿意被檢查也大有人在。拒絕配合,這是義務體檢者們的尷尬之處。金山區的食品志愿者在檢查中也遇到了一家企業拒檢,在向食藥監金山分局相關負責人匯報后,分局很快給予回復:已經約談拒檢企業并進行批評。也有食品志愿者在學校檢查中碰壁,“沒有接到相關的通知,你們的掛牌不能代替工作證。”直至最后志愿者打食品藥品監管部門電話后才打破僵局。
隨著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的干涉,終于這些餐廳才愿意被檢查。其中體檢項目包括:涉及許可管理、食品生產經營過程、直接入口食品容器、個人衛生、健康管理等諸多方面,是否有安裝隔油池設備、具體到垃圾筒加蓋且表面清潔、從業人員有無健康證、是否有進貨賬單等。
冬日一來,寒風中依然有志愿者們的身影。